February 29, 2008

抗暖化政治學

國際間不認同「人類工業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暖化」理論的科學家很多,其中更不乏重量級的學者,但是他們的意見卻未受到重視,媒體的報導也相對較少。很多人因此質疑,當今的抗暖化研究已在政治正確性的考慮下,淪為迎合某種特定政治主張的工具。

「全球暖化可能引發更嚴重的颶風肆虐」,這曾經是國際主要媒體根據IPCC記者會內容所下的新聞標題,引起全球關注。然而,連續於1995年和2001年參與撰寫IPCC氣候變遷評估報告的大氣科學專家Christopher Landsea對此卻大為震驚,因為在他所進行的研究之中,並未證實全球暖化與颶風形成的關聯性。而且據他所知,其他科學家也無證據足以證明此種說法。

他向IPCC表達關切,結果IPCC未再邀請他撰寫2007年氣候變遷評估報告中的颶風部分。

麻省理工學院的大氣科學教授Richard Lindzen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揭露,全球暖化引發颶風災害的說法是危言聳聽,這是部分科學家為了爭取研究經費,而刻意誇大其嚴重性。至於那些持不同看法的科學家,在表達異議之後不是研究經費遭到刪減,就是被貼上能源業者代言人的標籤,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寒蟬效應。

演變至今,抗暖化、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拯救地球的說法,已不再是單純的環保議題,反而逐漸成為具有崇高道德意識的政治主張。大力推動這類主張的人士,無形中頭頂上似乎也多了一道光環。對民意走向至為敏感的政治人物,很快就嗅出其間不尋常的氣息。

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無疑是抗暖化運動的領袖,現在則有另一位政治人物起而效尤、急起直追,那就是加州州長阿諾‧史瓦辛格。這位前好萊塢巨星現在被封為美國政壇的「綠巨人」,他在第一任州長任內原本聲望低迷,強打環保議題後成功重塑個人形象,順利贏得連任。

如今,史瓦辛格以其美國最大州州長的身份,大膽挑戰聯邦政府顢頇的環保政策,提出最嚴苛的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措施,並且贏得奧瑞岡、華盛頓、新墨西哥和亞利桑那等西部各州的支持,扮演起美西的抗暖化英雄。他更試圖把舞台擴展至北方的加拿大,積極邀請加西省份加入他的抗暖化行列。

史瓦辛格對抗暖化議題的操作成功,果然引起加拿大政治人物的注意,率先表示興趣者就是支持度下滑的卑詩省長金寶爾。金寶爾本對京都議定書抱持懷疑態度,但在2006年12月與史瓦辛格通過電話之後出現大逆轉,全盤接受加州模式的抗暖化措施,史瓦辛格甚至還熱心地派遣專家北上提供協助。金寶爾也因此下定決心,他要讓卑詩省成為加拿大的抗暖化領袖。

於是,卑詩省於2007年2月份推出在2020年之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三分之一的計畫。3月份時金寶爾親赴加州訪問,與史瓦辛格商討在太平洋沿岸建立「綠色港口」機制,並規劃打造由加州北上延伸至卑詩省的「氫氣高速公路 (“hydrogen highway”)」─意即在高速公路兩旁廣設氫氣加油站,鼓勵人們採用以氫氣為燃料的交通工具。4月份時,卑詩省又宣佈加入美西各州成立的碳權交易市場,成為首個加入此項計畫的加拿大省份。5月31日,史瓦辛格在溫哥華與金寶爾簽署氣候變遷行動備忘錄,強調雙方將在抗暖化行動上密切合作。從2008年7月開始,卑詩省並將針對所有燃油開徵碳稅(carbon tax),創下北美先例。

相對於卑詩省與加州的一拍即合,加拿大其他省份對於史瓦辛格的主張多持保留態度。為了不讓卑詩省專美於前,安大略省省長麥堅迪本有意號召各省共商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,成立省際碳權交易系統,無奈未能得到其他省份的支持。

2007年5月底史瓦辛格到多倫多訪問時,終於也與麥堅迪簽下協議,安省同意在2020年之前把汽車廢氣排放中的碳含量降低10%。即將面臨省選的麥堅迪,顯然希望藉此來拉抬聲望,塑造自己的綠色形象,為省選造勢。

基於經濟發展的考量,美、加兩國聯邦政府對於抗暖化仍僅止於有限度的支持,一直招致環保團體的抨擊,但也給予地方首長趁勢崛起的機會。多項民調都顯示,全球暖化在民眾所關注的議題中名列前茅。能夠掌握民意、站至抗暖化第一線的政治人物,立刻登上高人一等的政治高度。在政治人物看來,全球暖化問題誰是誰非不是重點,政治正確性最重要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