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nuary 30, 2008

美國衰退,全球遭殃?

在美國經濟前景趨於悲觀的壓力之下,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(FED)罕見的連續調降利率,兩次降幅合計達1.25個百分點,聯邦基金利率降至3%,成為2005年6月以來的最低記錄。一向對立的美國府會,也以超高效率就1500億美元振興方案達成協議。這些措施暫時安撫了驚慌過度的金融市場,卻同時升高了美國經濟邁向衰退與否的議論,以及對全球景氣動向的揣測。

受到次級房貸信用危機的打擊,美國房地產市場和金融業頻頻傳出警訊,對美國消費者及企業界的信心影響甚鉅。但事實上,統計數據所顯示的美國經濟景況並非全然悲觀,經濟學家對前景的看法也是眾說紛紜。

美國政府這次以財政、金融雙管齊下,主要目的是強化消費者與企業界的信心,勿因信用緊縮而減少支出。畢竟美國經濟活動的70%是來自於消費者支出,企業界的動向則攸關就業市場的榮枯。若此二者不振將真正危及美國經濟的基礎,而把美國經濟推向衰退深淵。

多次對美國經濟前景提出警告的FED前主席葛林史班,24日在溫哥華接受訪問時指出,目前美國經濟步上衰退的機率至少有50%,但在振興方案刺激消費,而且全球市場依然穩健的情況下,衰退可望是短暫且溫和。

全球股市的信心潰散,源自於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感,以及擔心全球景氣反轉直下。然而美國經濟趨緩或衰退,對於全球景氣的衝擊究竟會多大?各方的看法也相當分歧。歷史經驗顯示,美國經濟衰退會對全球造成重創。但是21世紀的全球經濟已是完全不同的面貌,過去的模式能否繼續套用引發質疑。

中國、印度、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的崛起,無疑是影響各方判斷的關鍵。由於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所佔的比重日增,許多經濟學家相信,新興經濟體的高速成長將可有效彌補其他地區成長的減緩。

以德國來說,2001至2006年間,德國對俄羅斯的出口激增130%,同期間對美國的出口僅成長15%。德國堅信景氣無衰退之虞,歐洲央行也認為歐元區的經濟基本面仍佳,2008年可望保有2%的成長率。

世界銀行在最近公佈的全球經濟展望中也指出,持續強勁成長的新興市場似乎不會受到美國經濟走下坡的影響。2006年全球經濟成長有一半是來自於中國、印度和俄羅斯的帶動,這些經濟體現在即使沒有美國的支撐,也擁有足夠的成長動力。就中國而言,內需強勁、國內支出持續成長,將可有效抵銷對美出口減少所帶來的衝擊。

從國際商品市場的變化也可看出端倪。近來美國經濟出現走緩跡象,但是國際商品價格仍在高檔盤旋,不論是能源或基本金屬價格都居高不下,顯示美國已非國際商品需求的首要來源,美國經濟牽動全球景氣的能力恐將不如以往。

據加拿大帝國商銀首席經濟學家魯賓的分析,在1990年代末期,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成長中所佔的比重將近30%,如今已降至10%左右。過去兩年來國際油價大漲,並非是美國對能源的需求增加所致,而是中國、印度等新興國家的經濟加速發展,帶動全球的能源需求激增。

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基本金屬市場。過去五年美國對鋁、鎳等的需求平穩,對鋅和銅的需求則呈現萎縮,但同期間中國對基本金屬的需求則每年成長20%。由此推斷,即使美國經濟放緩、甚至步上衰退,基本金屬價格仍可獲得有力支撐。

另有經濟學家認為,美國經濟減緩對中國將是利多於弊。中國政府現正為景氣過熱、通膨壓力升高所苦,美國經濟衰退將減少對中國進口品的需求,中國景氣過熱的現象可以稍獲紓解,政府無須再祭出打壓措施,而使中國經濟得到自然調整的機會。而且,中國的內需依然強勁,歐盟也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,美國經濟衰退對中國的衝擊將屬有限。

總之,如今全球所面對的是嶄新的國際經濟秩序,各國主政者和經濟學家都無法依循過去的模式尋求解答。美國是否還是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唯一火車頭?新興經濟體能否扛起維繫全球景氣於不墜的重任?美國能否繼續維持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的領袖地位?都將在這一波景氣循環的過程中得到驗證。

No comments: